走进地心谷

ENSHI GEOCENTR1C VALLEY
土家族服饰文化 土家女儿会 哭嫁 肉连响 摆手舞 撒尔嗬
图片名称

西兰卡普

        织物:土家语“西兰卡普”是一种土家织锦。

        在土家语里,“西兰”是铺盖的意思,“卡普”是花的意思,“西兰卡普”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。人们往往在“花铺盖”前冠以“土”字,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。

        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,视之为智慧、技艺的结晶,被称作“土家之花”。按照土家族习惯,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,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“西兰卡普”,即土花铺盖。
 

起源传说

        关于“西兰卡普”的起源和发展,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记载。

        《后汉书·西南蛮夷传》所说哀牢夷“织文革绫锦”的“兰干细布”,就是土 花铺盖的前身,称“武陵蛮”有着“织绩木皮,染以草实”,“好五色衣服”,“衣裳斑斓”的习尚。

        “武陵蛮” 就是历史上对土家族使用过的一种称呼。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,直到改土归流前后,不论男女还保持着“喜斑斓服色”的习俗 一般文献上对于土花铺盖给予了诸种不同的名称:同治年间修的《龙山县志》云:土锦“绩五色线 为之,色彩斑斓可爱。俗用以为被,或作衣裙,或作巾,故又称岗巾。

        《永顺府志》云:“斑布即土锦。”“土人以一手织纬,一手用细牛角挑花,遂成五色。”所谓“岗巾”“土锦”以及“土绢、岗锦”等相似称谓皆指土花铺盖。

        另一种传说西兰是人名,卡普是她织的花布。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,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,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(银杏)。为了绣出白果花,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,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,哥哥听信嫂嫂谗言,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,西兰摔死了,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。

图片名称

土家女儿会

       被誉为“东方情人节”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,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。是恩施土家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、以对歌为形式、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。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。

       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,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,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,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。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,自主择偶。届时,以年轻姑娘为主,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,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,畅诉衷情。

参加女儿会时,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,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,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,短的穿在外面,一件比一件短,层层都能被人看见,谓之“亮折子”或俗称“三滴水”,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。

       女儿会这天,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,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,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。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,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,在姑娘面前搭讪,双方话语融洽,机缘相投时,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“女儿会”,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,互通心曲,以定终身。

哭嫁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,她们用哭嫁的歌声,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。今天,婚姻自由了。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,但解放后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。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。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,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,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,通宵歌唱,故称陪十姊妹歌。

       十姊妹围坐一桌,首先由新娘哭”十摆”,新娘哭”一摆”,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,摆完后,其余九姊妹轮次哭,最后又由新娘哭”十收”,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,菜收完,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。

图片名称

       哭嫁通常在新娘的闺房进行,新娘哭到谁,谁就必须去陪哭,男的不会哭也要说几句安慰、祝福的话以示惜别。哭嫁在新娘出嫁前一夜最为热闹,特别是天亮之前,父母、姐妹与新娘对哭时,如泣如诉,声泪俱下,把亲人间的恩情表现的淋漓尽致,旁观者无不感动落泪。

       姑娘哭时,众亲邻也一边劝一边哭,哭声幽幽,劝语殷殷,一边抽泣一边用手不停地揩拭眼泪,那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,让人为之动容,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泪下。此时还有一种规矩就是,陪哭的各位女亲(友)都要给闺女“扎腰礼”又称“垫腰包”。哭嫁时,姑娘脖子上挂一个红肚兜,众亲友一边劝哭一边给里边添钱(旧时多为花边——即光洋)。以此表示安慰和亲情,祝福闺女身体健康和挺直腰杆做人。

       哭嫁作为一种风俗,其来由和寓意,与旧时的婚姻俗信有关,与封建礼教有关,出嫁时姑娘不哭不仅会被认为不吉利,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;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感情的作用。旧时婚姻全由父母作主,嫁给什么人,婚后的命运生活如何,心里全没底细,想到这些真是伤心断肠,岂能不哭;女子嫁出去的女,泼出去的水,婚后除非与丈夫感情不和或婚姻发生变故,否则是很难和父母兄弟见上一面的,这种别离之苦确实令人难以承受,岂能不哭。
 

图片名称

肉连响

       肉连响是不持铜钱竹竿的“莲湘舞”。徒手赤背,主要以手掌击额、肩、脸、臂、肘、腰、腿等部位,发出有节奏的响声。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,加上舌头和手指弹动声响伴委,增加舞蹈的欢乐气氛。充分显示了土家人的粗犷野趣性格。

图片名称

摆手舞

       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,是土家族人缅怀祖先、追忆民族迁徙的艰辛、再现田园生活 的恬静的大型舞蹈史诗,其服装和道具也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。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将摆手堂装饰得隆重而热烈。摆手场上插着许多幡旗,人们手举龙凤旗队(用红、兰、白、黄四色绸料制成) ,身披“西兰卡布”(花被面) ,捧着贴有“福”字的酒罐,担五谷、担猎物、端粑粑、挑团馓、提豆腐,手持齐眉棍、神刀、朝筒,扛着鸟枪、齐眉棍、梭镖等道具,吹起牛角、土号、唢呐,点响三眼铳,锣鼓喧天,歌声动地,男欢女乐,舞姿翩翩,气氛非常热烈。正如一首土家族竹枝词描写的那样:“福石城中锦作窝,土王宫畔水生波。红灯万盏人千迭,一片缠绵摆手歌。
 

图片名称

撒尔嗬

          撒尔嗬又名“跳渡”、是恩施州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液葬仪式舞蹈。有“人死众人弾,一打二帮忙”、“修而不悲、仿而不缩”之说。土家族事喜办的习俗,体现了团结的民族精神达乐观的生死态度。如今,跳丧已逐步从葬活动中分离出来,成为一种颜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。